中國通稱的海參(Sea cucumber),包括所謂“海地瓜”的全部動物或指干海參。狹義指海參屬。海參屬是海參綱最大的屬,包括120多種。棘皮動物門(Echinodermata)海參綱(Holothuroidea或Holothurioidea)1,100種無脊椎動物的統(tǒng)稱。食用海參如海參屬(Holothuria)、刺參屬(Stichopus)和梅花參屬(Thelonota)的種類。各地海洋中均有,多在淺水中,但有時也在深水中。主要產(chǎn)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。海參屬的80~100種多在珊瑚礁。
海參又名刺參、海鼠、海黃瓜,是一種名貴海產(chǎn)動物,在地球上已經(jīng)生存了6億年,古人發(fā)現(xiàn)“其性溫補,足敵人參”,因補益作用而得名。海參肉質軟嫩,營養(yǎng)豐富,是典型的高蛋白、低脂肪食物,滋味腴美,風味高雅,是久負盛名的名饌佳肴,是海味“八珍”之一,與燕窩、鮑魚、魚翅齊名,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著“壓臺軸”的角色,被視作為中餐的靈魂之一。我國海域出產(chǎn)的可以食用的海參有20多種,其中刺參營養(yǎng)價值最高,主要產(chǎn)于黃海、渤海海域,也就是遼寧沿海和山東沿海等地,又稱北方刺參。其形態(tài)特征是:體圓柱形,長20-40厘米。前端口周生有20個觸手。背面有4-6行肉刺,腹面有3行管足。體色黃褐、黑褐、綠褐、純白或灰白等。喜棲水流緩穩(wěn)、海藻豐富的細沙海底和巖礁底。
海參本身沒什么味道,怎么做都可以,這反倒成了烹飪手藝的試金石。內行的吃家為了品鑒餐館的水平,經(jīng)常會點海參料理,大廚的烹飪特性一吃便知。
有人說:“最先吃海參的人,肯定要有很大的勇氣。”像生銹了一樣紅紅的、長著肉刺的小型海參,是其丑怪同類中的丑怪,而且非常腥臭。不過,這種海參卻是營養(yǎng)價值最高的。
清代大飲食家的代表人物文人袁枚在文中寫道,用顏色相近的香菇、木耳等與海參搭配,風味甚佳。海參相當于海里的人參,之所以在中國很貴重,恐怕跟中國近海出產(chǎn)不多有關。因此自古以來,海參在中國的售價都很高。日本德川時代,長崎便將海參裝在草袋里遠銷海外。除了海參,還有干鮑和魚翅,這三種是日本對華出口的最高級海產(chǎn)品。